政府部门应精准施策,推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,满足老年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。车站、机场、公园、银行、医院等公共场所应建立“无码绿色通道”,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。相关智能手机产业应及时捕捉市场需求,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大屏幕、大音量手机和大字体、简易化操作系统,帮助老年人打开通往数字时代的“快捷之门”。
2020年重阳节来临之际,北京市老龄办、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出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,呼吁社会通力合作,帮助老人跨过“数字鸿沟”。倡议书呼吁,在车站、机场、公园、银行、医院、商场等公共场所,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;建立“无码绿色通道”,采取替代措施,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,改善“面对面”服务。
农历九月初九,是历史悠久的重阳节。重阳节在古时民间有登高赏秋、拜神祭祖等习俗,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。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,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.54亿,占总人口比例18.1%。如何才能让众多老人不被遗忘在数字时代的角落中,确实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。
网络技术高速发展,“手机扫码时代”随之到来,我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被一部方寸大小的智能手机便捷、高效安排。之前,媒体会讨论如何让老人搭上时代的快车,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,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,目前大家讨论更多的是如何帮助老人跨越突如其来的数字“障碍”。
疫情期间,一些城市的老年人因不会用健康码,连乘坐公共交通都很困难,有的甚至被拒载。很多公园要求游客出示健康码,一些老年人因此无法进门。如今,公立医院实施预约制挂号,一些高龄老人听力不好,电话预约挂号很吃力,网络预约更是难上加难,有的老人为了减少去医院的次数,甚至开始省着吃药。而老人因不会使用手机叫车软件,几个小时都未能打到车的事情,在疫情之前就有,现在这种情况则是有增无减。
老龄化社会遭遇“扫码时代”,如何找到办法让两者并行不悖,如何让老年人过上正常生活进而可以安享便利?解决这一难题,需要个人、家庭、社会通力合作。
首先是“后浪”要帮。对于习惯扫码的年轻人来说,老年人遭遇的“数字鸿沟”有些匪夷所思,不就是点开支付宝里的健康码扫一扫吗?可是,手机功能过多,常用功能反而难找,手机界面字体过小,手机软件操作系统相对复杂等“难题”,让很多老年人举步维艰。在“扫码时代”,需要子女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,教会老年人尽量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。让老年人适应新科技、步入新生活,也是子女孝敬老人的一种新方式。
其次是“前浪”要赶。由于身心特点、思想观念、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原因,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接受智能手机等新事物的能力较弱。另外,一些老人担心上当受骗,对扫码支付存有排斥心理,这也妨碍了智能手机的使用。老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,要从心理上接受新事物,不能拒绝再学习,要不断练习以勤补“拙”,力争掌握智能手机主要功能。
最重要的是社会要管。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遇到了更多障碍,这已成为痛点问题,社会必须要管。政府部门应精准施策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,推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,满足老年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。车站、机场、公园、银行、医院等公共场所应建立“无码绿色通道”,保留现金支付及线下办理渠道。相关智能手机产业应及时捕捉市场需求,积极参与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,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大屏幕、大音量手机和大字体、简易化操作系统,让手机不仅智能而且体贴,帮助老年人打开通往数字时代的“快捷之门”。
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。在“扫码时代”,帮助老年人追上移动互联的步伐,学用智能手机、跨越数字门槛,是爱老助老的具体行动,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